可供扭轉之力

[ Home ]

我個人覺得迎接悲劇的姿態是必要的。悲劇的根由欲望被阻隔而生,這個阻隔通常是來自客體所傳遞的,具有強力殺傷力的訊號,告知你欲望不得無限製擴張必須守限,否則就會陷入絕望。所以在悲劇下,人才會從對遭受客體殺戮的恐懼中,有機會轉化為自身的反省與節製,成為欲望的主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可以理解為一個欲望不受控不斷再生產的過程,人成了欲望的奴隸,在一些人無止盡空虛的的自戀擴張下,另一批人就成了可以被舍棄的籌碼,沒了尊嚴。而被舍棄之人壓抑的主體性(也可以理解為欲望)則會在通過其他媒介,轉而對他人或自我進行攻擊。如今陷入抑郁狀態實則可以被稱之為溫柔的,因為抑郁之人首先把矛頭對準了自己,但同時又看到了欲望存在的矛盾對立,於是才會變得動彈不得。如果只把追求快樂幸福本身作為人生目標,人就會很快陷入享樂主義的欲望擴張當中,也就完成了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鞏固。所以其實我們應該勇敢地接受事件的發生,去看到那些身處極限的痛苦,去看到死亡,此時才能讓自身的懦弱展露,繼而延發出對人性的基本尊重,生成新的人際關系同過去訣別。
值得老生常談註意的是,千萬不要倒錯,悲劇只是結果,不要將付諸悲劇本身當作實現目的轉換手段。
近幾年總結出的我個人的人生觀建樹,或許能給你一點啟發或思考:
我會說的相對簡單一些。你的思維模式,行動選擇,是沖突的保守的懦弱的強盛的等等各種主觀感受,都是你主體性迸發出的必然結果,你是無條件聽從於此的。不同人之間的意識形態沖突,都基於一個內在的基本點向外擴張,是人可以察覺但無法徹底分析的力量(至少目前如此)。這個點僅屬於你自身,雖然每人都有但是相互不受控製。生存就像是你依賴著這個來自不可動搖難以自控的原點之力,所展開的自由意誌選擇,也就是說,你只能在一個能被你有限認知的系統框架內,做出近乎無限的思考和行動,所以人的局限性也就在於此。
於是在上述條件下就證明了一件事,就是人是無根基且徹底擁有自由的,你唯一能依靠的只有你自身的判斷,來自他者的信息傳輸會實打實地對你產生影響,進而再依靠自己有限的認知得以自洽。所以外部世界並不存在一個所謂來自客體社會的包容,而是你只能通過自己的認知模式,暴力地為自己樹立社會地位,即便在他人看來是混亂矛盾甚至充滿殺意的,因為你第一視角的體驗之於你自身就是最最真實的東西。自身的否定性,例如厭惡恨意等,都是對對面無節製欲望膨脹的反叛,只是這個欲望本身很可能已被意識形態掩埋包裝過了,才會導致自身攻擊錯了目標。教育的目的就在於,嘗試讓更多人理解看清目標的靶向,然後一步步修正,減少人權沖突,努力調整自我內在的不一致性。
在生活中,[同情]一詞說狠一點就是具備階級差異的偽善,只有當你真把最怪誕離經叛道的自己當人看了,你才能發自內心的去理解並尊重他人。而遇到暴力沖突時,則需要相信自身來源於主體力量的判斷,並將其勇敢地展露。只是我們確實會判斷失誤,為了減少誤傷概率,我們才需要不斷學習去自省去道歉,理解人類的不完整性。其實前方並沒有一個更美好的社會擺在那邊,而是每個人都得嘗試朝向一個之於自己的理想願景,然後為之不妥協地奮鬥,看看到底會有什麽東西隨其而來。



飯前反思

歇前動腦

背負上

近日思維模塊

臨睡想到

論永恒

送你一點小禮物

反思是病

原創的內核必定是痛苦的

小時候的儀式